互联网时代比较文学研究的定位与特色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综述
王玉英
(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130022)
“互联网时代跨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暨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于2018年11月18日在长春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与长春大学主办,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与长春大学网络文化研究基地承办。来自15所大学与科研院所的70余位比较文学与文化界人士汇聚一堂,以“互联网”为依托,围绕“互联网+文学、文化”的主题,思考互联网时代文化发展新特征,把脉比较文学发展方向,探讨比较文学与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独特价值。研讨会以“比较文学理论、文学传播与中国话语建设”为中心议题,并就文学与互联网传播、比较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建设、中外文学交互影响研究、中国文论与外国诗学对话研究、中国视角与东亚文学的区域性研究、科幻与动漫的跨界研究、比较文学教学及学科反思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开幕式由延边大学博士生导师徐东日教授主持,长春大学原党委书记、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网络文化研究基地主任卓越教授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科联)学会处副处长刘鸿雁致辞,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吉林大学杨冬教授作学会工作报告。卓越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指出,文学和文化研究应成为一种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策略,借助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探究中国话语建构的民族性和世界性问题,在数字化与信息化的语境中,在文化、思潮、观点的交流与互动中,探寻文化安全,实现学术创新。刘鸿雁副处长充分肯定了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所取得的成绩,高度评价了学会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中的积极贡献、在吉林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积极努力,指出,学会要结合自身实际,规划学术选题,搭建学术平台,开展学术活动,培养学科人才,提升学术影响力。杨冬教授从参会人数、研究视角、研究成果、特色优势等方面回顾了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初创、发展、壮大的历程,介绍了中韩(中朝)文学研究、中日文学文化研究、中国与欧美文学比较研究等领域取得的可喜成就,希望比较文学研究者对学术研究抱有敬畏之心,追求学术本身,关心学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端正治学态度,坚持严谨、扎实的学风,做一点真正经得起后人推敲的学问。
研讨会通过主旨演讲和分学科论坛,围绕“互联网时代如何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展开了热烈讨论,进一步明晰了互联网时代比较文学的研究定位与方向。吉林大学尹允镇教授从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着眼点谈起,强调应在中国文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走向汉文化圈或儒文化圈的文学比较,进而向不同文化圈之间的文学比较过度,并归纳出适合这些文化圈的比较文学理论,最终进行中西、东西文学的比较,总结出符合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理论。东北师范大学刘国清教授认为,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不可缺少中国视角,作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为指导也是外国文学研究的中国视角。长春大学金海峰教授由中国文化的道与器、五行提出了太极(互联网平台)、两仪(中外)、四象(科技、文化、作家、读者)引发的金(科技)、木(作家)、水(文学)、火(受众)、土(网络)五行相生相克的思考,以及互联网时代影响比较文学与文化繁荣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吉林大学杨冬教授认为,奥尔巴赫对作品的文本分析方法代表了20世纪前期西方文学批评的主流,在如何达成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上,奥尔巴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典范,能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某些文学史现象。延边大学朴玉明教授则运用人类生态学研究方法探讨文学问题,突破了以往朝鲜族文学研究的范畴,通过分析朝鲜族文学及朝鲜族相关故事,分析了朝鲜人作为少数民族在中国大地延续的主要原因。
本次会议充分发挥吉林省的地缘优势,将中、日、韩朝、苏俄、欧美等多种文化现象并置在一个平台之上,共同构建理论研究的“出位之思”。以延边大学徐东日教授为代表的中韩、中日比较文学的形象学系列研究,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与发现对理解17世纪至19世纪前近代东亚区域文化认同、社会总体形象、历史记忆、彼此认知等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对东亚文明在建构与再塑路径等重大问题上都具有现实关照意义。延边大学刘艳萍教授则认为,中朝两国近现代相似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是两国近现代文学能够展开比较研究的基础。延边大学温兆海教授对晚清时期李尚迪与王鸿两位著名诗人交往的历史线索进行了全面梳理,而李宝龙教授则研究了清朝文人写给李尚迪的尺牍集《海邻尺素》包含的独特的文学内容和形式,并对其文学资料价值和史学资料价值进行了考察。吉林省教育学院的金花子教授通过研究揭示了韩国电视剧在大众文化语境中自身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拓展,而长春理工大学朱江教授则认为美国生态文学思想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具有借鉴意义。东北师范大学刘研教授以日本作家堀田善卫与村上春树的南京大屠杀的书写为研究对象,深入发掘日本作家大屠杀叙事中的复杂性,以期增进中日两国面对民族灾难时在话语空间的互动与交流,以此实现作为文学研究者不忘过去、面向未来的责任担当。长春大学王玉英教授则从社会转型期女性文学对社会价值的引领入手,分析了日本芥川奖获奖女作家透过作品做出的时代回应,以及在日本新价值体系建构、社会转型等问题上进行的不懈努力。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吉林省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同时,也扩大了吉林省比较文学研究的学术影响力。研讨会后,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选举徐东日为会长,尹允镇、刘研、金花子、王玉英为副会长,朴玉明为秘书长,刘国清、权赫律为副秘书长,金柄珉、张富贵、孟庆枢、杨冬为学术顾问,并产生13位常务理事、37位理事。徐东日教授在其下一届学会工作计划中指出,学会要充分利用自身在东北亚人文交流方面的有利条件,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努力构建一支有活力、有创意、年龄结构均衡的、较为强大的比较文学研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