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问题一直是中国着重关注的问题,也是全世界着重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及发展与我国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地处东北亚地域,紧邻朝鲜半岛的延边大学所主办的《东疆学刊》应时而生,并且与时俱进,坚持聚焦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历史沿革
1984年,《东疆学刊》创刊;
1987年底,批准公开发行;
1989年,向国外正式发行;
1996年延边地区五所高校合并后,《东疆学刊》正式成为由延边大学主办的学术刊物(1997年),并以研究教育学为重点;
2000年7月,根据实际需要,该刊改为东北亚版;
2001年4月,《东疆学刊》成为国家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的学术刊物;
2004年,在教育部名刊工程评选中,被评为“东北亚文化研究”名栏期刊;
2004-2005年,荣获吉林省十佳期刊;
2007年4月,被国家民委评为全国民族地区高校文科学报6家名刊之一,同时还是全国高校学报百强期刊。
2008年起,《东疆学刊》又改为国家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的学术刊物;
2015年起,《东疆学刊》成为了延边大学朝鲜半岛研究院(内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延边大学(2011)朝鲜半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学术刊物。
《东疆学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学刊一直在不断发展,早在2000年至2002年,就跨入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东疆学刊》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 扩展版刊物 ,2010-2011年、2012-2013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正版刊物,2014-2015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扩展版刊物。2017-2018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正版刊物,2019-2024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扩展版刊物。
二、办刊优势
研究朝鲜半岛以及中朝韩日文化、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是延边大学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延边东与朝鲜(韩)接壤,与日本隔海相望,北与俄罗斯接壤,在与这些国家历史上长期的经济贸易和文化的往来过程中,彼此交流、借鉴,为研究朝鲜半岛甚而东北亚文化提供了历史上和地缘上的优越条件。延边大学多年来建立了“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民族学”等学科是一级博士点,教育部重点研究中心“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吉林省“图们江开发与研究”重点研究基地,培养了这方面大量的人才,因此,从1998年开始,延边大学这些学科研究的成果,大部分都集中在《东疆学刊》上发表。《东疆学刊》逐渐形成了“东北亚文化研究”专栏以及“朝鲜半岛问题研究”“朝鲜语言文学”等固定栏目,逐渐凸显东北亚文化研究以及朝鲜半岛研究的特色,显示出延边大学在这些方面研究的强劲发展势头。近几年来,朝鲜半岛相关问题研究以及东北亚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东疆学刊》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并坚持为我国培养朝鲜半岛研究人才、东北亚文化研究的人才服务,为东北亚各国的繁荣发展服务。
三、社会影响
《东疆学刊》创刊40年来,得到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如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和于光远先生都亲自为本专栏撰文,北京大学前副校长史学专家何芳川先生也专为本专栏写评文,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即题为《东疆学刊——引领研究东北亚文化的方向》,给“东北亚文化研究”专栏极高评价。(见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16日),《光明日报》于2004年7月29日大版面评价《东疆学刊》“东北亚文化研究”的特色栏目。栏目中发表的延边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得春、徐东日教授的论文曾获教育部国家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栏目所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多有转载。这些大手笔的论文,在理论上为研究朝鲜半岛文化以及东北亚文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使《东疆学刊》的朝鲜半岛相关研究以及东北亚文化研究栏目不断闪烁亮点。
《东疆学刊》自办刊以来,始终承担着学术戍边、学术固边、学术兴边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着力开创对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生态,通过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工程,为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学术支撑。